二年级费老师执教《认识角》一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的概念,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初步发展空间观念。费老师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为四个阶段:摸角——判断角——找角——做角。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物抽象出角,再到生活中找角,初步建立学生对角的认识;再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建立数学中角的概念,加深对角的理解;再到做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每个阶段都在学生的一系列活动中展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逐步认识了角。
三年级陈老师执教《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几分之一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会想到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1个桃,这是用和、具体数量分桃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不是要求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而是我们回答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应该怎么办?首先要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用画圈的办法表示,然后想想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应该用什么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当前的问题与学过的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建立了联系,学生才可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教师应该重视“提供4个桃(画出集合图)对集合圈内的桃平均分”这一具体情境的呈现过程,以形成学生认识分数新的具体含义的表象。教学例2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学具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上述情景的呈现过程。继而,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小猴分桃的实际情景比较今天学习的分数与以前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突出今天得到的分数平均分的不是一个物体,而是几个物体的整体。
两节课教学老师都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动手操作、交流、思考为主线,让学⽣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和思考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